总浏览量:539.52万
公共事业管理 我国×××公共信息有效治理的对策研究(模板)

时间:2021-05-19 09:01来源:本站作者:点击: 829 次

可做奥鹏院校所有作业、毕业论文咨询请添加 QQ:3082882699
微信:jd958787


 

 

                         网络高等教育

      文(设 计)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力问题探究

——基于“国五条”政策执行的分析

 

 

 

学习中心: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业:                   

   级:                      

   号: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21年5月19日    

 

 


内容摘要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履行公共职能、实现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和手段。公共政策执行是贯彻落实公共政策,解决公共政策问题,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过程,在公共政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公共政策效果往往受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政策失灵、政策执行难、执行不力等凸显政策目标与实际执行效果之间差距甚至背离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诚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坚持勤勉履职,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党和政府对公共政策执行力建设的日益重视,也揭示提升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本文是对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专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政府执行力的构成要素及特点。二是运用行为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公共政策执行人员行为动因及其相互作用与政府执行力高低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运用制度分析方法,从制度逻辑的层面分析政府政策执行中的关联因素。四是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国五条”政策实施细则具体执行为个例,分析公共政策执行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同时参考国内外可供借鉴的政策执行成功经验,最终提出提升我国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力;制度逻辑;“国五条”

 

 

 

 

 

 

 

 

 

 

 

 

 

 

 

内容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公共政策执行力问题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公共政策执行力问题的表现

2.1.1 公共政策执行表面化

2.1.2 选择性执行公共政策

2.1.3 公共政策执行异化

2.1.4 公共政策执行扩大化

2.1.5公共政策执行停滞化

2.2  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2.2.1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认知缺陷、认同障碍、方式不妥和行为偏差

2.2.2 公共政策执行的制度逻辑冲突

2.2.3 利益群体干扰

3 “国五条政策执行的个案分析

3.1 “国五条政策背景及政策内容

3.1.1 “国五条政策背景

3.1.2“国五条政策内容

3.2 国五条政策的执行

3.3 “国五条政策执行力的评价与反思

4 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对策

4.1 提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4.2 优化地方政府执行机制

4.3 完善政策执行的监督制度

4.4 规制利益群体活动

4.5 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问责

5  结论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升政府的公信执行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责就是执行国家和人民的意志,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国家的政策决策,其“执行”的职责十分重大。但是,在实际政策执行过程中,常常同一政策落实到不同的地方,其产生的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何相同的政策,其执行结果却有这么大差别呢其中非常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各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差别。

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公共政策执行规范和机制,政府组织的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这是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虽然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与诸多因素有关,但究其根本原因,则多为政府的执行力不足所致。而执行力不足既与地方政府对政策执行的重视程度不足有关,造成机关人员长期以来执行意识薄弱,执行力低下;更与执行力建设有关,有的地方政府领导虽然意识到了执行力的重要性,但对如何加强本地政府执行力建设、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缺乏明确的思路。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问题、履行公共职能、实现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和手段。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政策制定是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环节,相形之下,政策执行是将政策付诸行动的过程,能更为直接的、实际的、具体的解决问题。政策执行力是政府执行公共政策时的一种综合能力,是衡量政府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政策执行力高的地方政府,则能更好、更有效地落实中央和上级政府决策部署,解决人民群众期待解决的公共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满意感和幸福感。反之,政策执行力不足的地方政府,则会使中央的政策无法在当地落实,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也会下降。因此,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高低在公共政策运行的过程中,意义重大,若想到达预期目标、解决实际问题,都必须依靠有效、有力的政策执行。

研究公共政策执行力问题,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政府执政能力的建设,使国家和上级政府的方针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引导、组织和协调等积极作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因此,研究公共政策执行力问题,并探索其改善方法和提升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学者对公共政策效果的关注使政策执行逐渐成为政策科学的研究重点,西方学术界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主要是将公共政策执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的研究重点关注决策者的作用;第二阶段认为政策执行是相关主体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各自为保障自身的利益进行讨价还价的过程。并且,开始重视受政策影响者(政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与观点,研究其组织目标和沟通方式,以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政策执行成败的;第三阶段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前两种研究模式的整合、提升和综合运用,认为真个执行过程不仅贯穿着上下级之间的互动,还包含着执行主体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谈判和互动;政策执行结果由各种变量交互影响而成。

国内学者的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对西方公共政策执行模式的发展过程研究,如比较“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整合型模式”三种模式并加以分别评价。二是对中央决策者的执行理念的分析与评价。三是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出现问题的分析研究,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轻视战略,缺乏远见”等。虽然我国学者对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的概括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但总体来看,他们的分析思路和所表达的内涵都趋于一致。四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结合实际政策执行的例子分析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五是深入探讨影响我国公共政策效果的因素,如思想上认识不足、理论脱离实际、利益冲突导致政策执行失控等。六是关于消解公共政策执行障碍的对策探讨,学者们从提升执行主体知识架构、构建有效执行的制度、加强政策的宣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2  公共政策执行力问题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公共政策执行力问题的表现

2.1.1 公共政策执行表面化

公共政策执行表面化是指地方执行部门仅仅通过宣传、象征性制定计划等表面工作表示政策正在执行中,而实际上并未采取实际行动和措施,或是在执行过程中敷衍塞责,置若罔闻,使政策结果达不到要求。通常表现为口头执行,即口头上说说,而实际什么也不做,或者是象征性出台一些文件,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当地方政府不认同中央出台的政策或不愿意执行中央出台的政策,却又不能公开表明自己态度的时候,地方政府就会采取象征性的合作方式,对外表明将积极“拥护”政策,实际却什么也不做,而中央政府也无法核实地方政策是否真正在落实。我国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使得部分地方政府以“因地制宜”为借口,消极的应对中央的政策,使本该执行的政策落空,损害当地群众的利益,浪费政策资源。“国五条”政策执行落实中,虽然全国大多数地方的房地产调控细则在中央给出的最后期限前落地。但是,杭州、南京等多个地区竟然出现了“一句话”细则。对于“国五条”中争议较大、影响较强的20%差额征税政策,多地都采取回避政策。

2.1.2 选择性执行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执行本身就处于一个灵活的空间里,这一灵活的空间让政策执行者可以自由把握不同的度,而一些公共政策执行者借此机会,将公共政策的灵活执行变为追求个人利益的广阔天地。选择性执行公共政策是指政策执行者完全忽视公共政策灵活性的度,甚至把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当作获取自身利益的借口,将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进行任意取舍、自由裁量。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就执行,不利的部分则故意曲解甚至随意舍弃,致使原有政策内容残缺不全,最后达不到预期的政策效果,甚至会与初衷相悖,带来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在执行公共政策时拥有自由裁量权,但是有些政策执行人员不正确把握度,并借此“特权”随意夸大自由裁量的范围,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喜好,只执行对自己有利的部分,使公共政策内容和主旨不能完整的传达和体现。“按需所取,为我所用”便是对这种执行情况的生动描绘。2010年“新国十条”规定,对购买首套房、第二套房和第三套房及以上住房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但是,各地方的实施细则避重就轻,在第三套房的限定条件、限购套数、标准和方式等核心问题上大做文章。

 


需要奥鹏作业答案请扫二维码,加我QQ

添加微信二维码,了解更多学习技巧,平台作业、毕业论文完成时间友情提醒。不再错过任何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