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微格教学训练》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评课中对于教学内容的呈现首先要求的是( )
A.思想性
B.工具性
C.严谨性
D.科学性
2.教师用简洁明快的叙述或设问,直接把新旧知识的冲突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引起学习动机。这种导入方法是
A.直接导入
B.设疑导入
C.悬念导入
D.旧知识导入
3.关于直观导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适合于自然科学类内容的教学,人文社会科学类内容的教学则不适合
B.有助于学生在直观感知中生成疑问
C.实物、模型、幻灯、电视等蕴涵的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密切的联系
D.观察实物、模型、电视片等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提出问题,指明学生观察中的思考方向,促进他们的思维,为学习新教材做好准备
4.学生的学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 这要求课堂导入需发挥( ) 的功能。
A.激发学习兴趣, 引起学习动机
B.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
C.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D.明确学习目的
5.下列有关实验演示的描述中, 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在课堂上进行的、 密切配合讲授内容的实验
B.它主要由教师操作
C.它要求装置比较简单、效果直观
D.它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
6.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事物,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动机的支配。这要求课堂导入需发挥( )的功能。
A.针对性
B.趣味性
C.新颖性
D.规范性
7.一般来说, 上下两节课的内容或形式具有密切联系或适宜迁移的, 最适合的结课方法是( )
A.归纳式结课方法
B.悬念式结课方法
C.探索式结课方法
D.震颤式结课方法
8.下列发问行为,不恰当的做法是( )
A.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发问
B.倾向于把问题分配给前面和中间的学生
C.在提问之前适当停顿,并配以适当的引导语
D.发问时语言清晰、简单,尽量一次到位,避免复述
9.教师的操作要规范、正确,这反映了课堂演示的( )原则
A.科学性原则
B.规范性原则
C.正确性原则
D.目的性原则
10.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与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来进行课堂导入,学生却因为熟悉故事而提不起兴趣。这种导入误区属于( )
A.模糊了导入的目的性
B.未考虑到具体学科的特点
C.忽视了导入的有效性
D.千篇一律,生搬硬套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1.创设有效导入的具体要求是( )
A.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B.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C.从课型的需要入手
D.导语尽量简洁
12.在运用巩固技能时需要注意的是( )
A.为巩固创造必要前提
B.突出重点知识
C.巩固方法要多样化
D.及时巩固和经常巩固相结合
13.下列发问行为,恰当的做法是( )
A.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发问
B.倾向于把问题分配给成绩好的学生
C.在提问之前适当停顿,并配以适当的引导语
D.发问时语言清晰、简单,尽量一次到位,避免复述
14.演示技能的主要功能有( )。
A.直观功能
B.辅助功能
C.启迪功能
D.示范功能
15.讲授的优点有( )
A.教师具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能使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丰富的知识
C.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知识,并保持知识的系统性
D.便于教师结合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6.导入的功能有( )
A.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B.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
C.明确学习目的
D.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17.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观察技能, 可从( ) 几方面入手。
A.具备相关的条件性知识
B.培养强烈的观察动机
C.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D.及时撰写观察记录
18.日常教学中的巩固有( )
A.新授课开始时的引导性复习
B.新授课进行中的复习
C.部分新内容教学后的局部复习
D.新授课结束时的总复习
19.下列的行为中哪些有助于教师成为成功的课堂管理者( )。
A.赢得学生的尊重和青睐
B.坚持不懈并值得学生信赖
C.承担确保学生的学习责任
D.重视并喜欢学习
20.下列有关板书的行为中, 不恰当的做法是( )
A.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板书
B.不写或少写板书
C.对所教的内容统统写在黑板上
D.对难度较大的概念、 公式等先书后讲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21.对于课堂的观察一般是从教师正式上课那一刻开始。
22.讲授是一种单向性的信息流动, 应被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取代。
23.教师的信任度能否建立起来,主要靠教师能否保证做到言行一致。
24.要实现提问设计的高效性,可使一个提问包含两种或多种目的。
25.课堂教学的归纳总结只能由教师来做。
26.系统板书构成了整个课堂板书的骨架,一般保留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7.教师不应该把布置额外作业作为惩罚。
28.强化技能的运用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回忆学习材料。
29.诸如“不要骂人”这样的表述符合课堂规则中的可实施性要求。
30.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主要是观察学生的学习性行为, 非学习性行为不在观察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