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null
1.管理是人们进行的生产劳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更好实现目标、提升业务活动的效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 )等活动。
A.领导
B.控制
C.沟通
D.反馈
2.( )直接针对劳动目标,因而是人类物质财富的基本来源。
A.业务活动
B.管理活动
C.后勤活动
3.( )是为了保证业务活动和管理的顺利进行,而为它们提供各种技术、能源、材料等各种资源和各种辅助的活动。
A.业务活动
B.管理活动
C.后勤活动
4.公共管理是以( )为代表的公共组织,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依靠公共财政资源,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A.个人
B.社会
C.公司
D.政府
5.“( )”,认为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
A.种属说
B.从属说
C.新旧说
6.从一般管理活动的属性上看,公共管理与其他管理一样,都是人类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组织起来,对( )进行整合和协调的活动。
A.财产
B.资源
C.人力
D.信息
7.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逻辑实证研究法是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方法。
A.公共管理
B.私人管理
C.社会
D.个人
8.与公共管理相对,私人管理指的是由( )进行的旨在实现组织自身利益的管理活动。
A.公共组织
B.民间组织
9.世界上绝大多数公共组织都是依靠( )资源运作的。
A.私人财产
B.公共财政
C.私有财产
10.有了( ),可以对业务活动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进行统筹和协调,减少各种资源浪费,进而提升业务活动效率。
A.业务活动
B.管理活动
C.后勤活动
11.( )是公共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A.领导者
B.组织者
C.公共组织
D.成员
12.一般来说,人们称以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组织为( )。
A.私人组织
B.公共组织
13.一般来说,人们以服务于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称为( )。
A.私人组织
B.公共组织
14.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 )。
A.国家机关组织
B.企业
C.社会组织
D.非营利组织
15.科学管理组织理论的代表人是( )。
A.法约尔
B.韦伯
C.古利克
D.泰勒
16.人际关系组织理论的代表是( )。
A.梅奥
B.巴纳德
C.西蒙
17.西蒙是( )的代表。
A.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B.组织平衡理论
C.决策过程组织理论
D.科层组织理论
18.公共组织理论认为,( )是组织躯体的骨架
A.成员
B.制度
C.结构
D.财政
19.( )的特点是单一垂直领导。
A.直线结构
B.职能结构
C.直线—职能结构
D.矩阵结构
20.()是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的结构。
A.直线结构
B.职能结构
C.直线—职能结构
D.矩阵结构
21.“领导”这个词从法学角度定义可能更关注制度,从行政学角度定义可能更关注职位,从管理学角度定义可能更关注( )。
A.组织
B.领导
C.管理
D.经营
22.( )是一门科学,它研究对象是领导活动,其根本任务是揭示领导活动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活动规律。
A.组织
B.领导
C.管理
D.经营
23.( )是领导的主体,是指居于某一领导职位拥有一定领导职权承担一定领导责任实施一定领导职能的人。
A.领导者
B.追随者
C.组织
D.情景
24.( )是领导的客体,领导的实质是组织成员的追随与服从。
A.领导者
B.追随者
C.组织
D.情景
25.( )是领导的平台,组织形式应是领导活动的基本条件。
A.领导者
B.追随者
C.组织
D.情景
26.( )是领导的环境条件,领导活动有效与否,不仅依赖于领导者本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实际状况,还要考虑特定的情景。
A.领导者
B.追随者
C.组织
D.情景
27.( )是领导的内容,即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所作所为。
A.领导者
B.追随者
C.组织
D.行为
28.( )的大小更多取决于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认可度、信任度和接受度。
A.职位权力
B.个人权力
C.领导权力
D.被领导权力
29.( )是指对事物的洞察、判断和概括的技能,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它是最重要的一种技能。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管理技能
30.( )是决策权由集体共同掌握的决策,虽然受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小,但受群体结构的影响较大。
A.个人决策
B.群体决策
C.领导决策
D.客户决策
31.( )就是指对社会组织中的人与事之间以及共事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以期达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事竟其功的管理目标。
A.人事管理
B.人事行政
C.人力资源管理
D.人事资源管理
32.( )以政府公务员作为主要管理对象,涉及一系列管理法规、制度、政策和措施,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依法实施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A.人事管理
B.人事行政
C.人力资源管理
D.人事资源管理
33.( )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涉及管理制度、法规、程序和方法。
A.人事管理
B.人事行政
C.人力资源管理
D.人事资源管理
34.西方国家逐步形成了对文官的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待遇、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等一整套系统的制度,这就是西方的( )。
A.文官制度
B.官员制度
C.议员制度
D.行政制度
35.( )是通过竞争考试,把考试成绩作为升迁的标准,凡合乎报考资格者,都可以参加考试,成绩优秀者,即可升迁补缺。
A.考试晋升制
B.功绩晋升制
C.年资晋升制
D.越级晋升制
36.( )是以工作成绩大小作为晋升的标准,成绩突出者可以得到晋升,工作平淡者,不论其资历深浅,均不得晋升。
A.考试晋升制
B.功绩晋升制
C.年资晋升制
D.越级晋升制
37.( )是按工作年限决定晋升,即服务满规定年限者,即可予以升迁。
A.考试晋升制
B.功绩晋升制
C.年资晋升制
D.越级晋升制
38.( )首次修订,标志着我国公务员管理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进入新阶段,对于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意义重大。
A.公务员法
B.人事法
C.管理法
D.行政法
39.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中,( )是由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A.战略性
B.系统性
C.动态性
D.前瞻性
40.( )是以职位(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的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工作人员的资格条件等为依据,把所有职位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并据此对文官实行不同的管理。
A.地位分类
B.品位分类
C.职位分类
D.官位分类
41.生产劳动可以分为( )等多种形式。
A.业务活动
B.管理活动
C.后勤活动
42.从事劳动的人群不同,具体的劳动类型不同,对管理的需求程度以及管理的重心和方式可能也会不同,由此又衍生出不同的管理活动类型。这其中,最常见的划分是( )和( )。
A.私人管理
B.公务管理
C.公共管理
D.个人管理
43.在我国,( )等,都属于公共组织。
A.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组织
B.国家机构
C.政治协商机关
D.武装力量
E.人民团体
F.企事业单位
44.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组织,公共组织在其( )上与私人组织存在着显著差别。
A.性质
B.目标
C.范围
D.功能
45.组织理论是研究和揭示( )等一系列组织问题的理论,是关于组织及其管理的一种思维方式。
A.组织性质
B.设计方式
C.组织行为
D.组织发展规律
46.古典组织理论包括( )
A.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B.以法约尔、古利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
C.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47.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A.直线结构
B.职能结构
C.直线—职能结构
D.矩阵结构
48.领导是一门艺术,需要有洞察力、创造力、想象力。一般说来领导活动充分反映出领导艺术的特征,它具有如下特征( )。
A.随机性
B.独立性
C.多样性
D.权变性
49.人事行政的特征是:( )。
A.管理主体是政府及其人事管理机构,属于政府权限范围内的人事立法、人事政策、人事安排等人事活动
B.主要管理对象是政府公务员
C.进行的活动以公共权力为后盾,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D.人事行政把人看作第一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把对人的管理置于重要位置
50.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包括( )。
A.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
B.工作分析与设计
C.人员的甄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
D.人员的开发、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的维护与成本核算
形考任务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null
1.所谓公共政策,实际是指( )的行为。
A.政府
B.个人
C.企业
D.社会组织
2.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体制。
A.民主集中
B.议行合一
C.三权分立
D.共和制
3.在我国,行政法规常以( )的形式加以发布。
A.主席令
B.总理令
C.部长令
D.省长令
4.预测结果阶段所涉及的方法中,( )又称专家调查法。
A.德尔菲法
B.趋势外推法
C.马尔科夫模型
D.贝叶斯方法
5.在优化选择阶段,( )又称折衷法。
A.乐观决策法
B.悲观决策法
C.乐观系数决策法
D.方面排除法
6.政策执行系统的基础要素是( )。
A.政策资源
B.执行手段
C.执行主体
D.执行客体
7.( )资源是政策执行的基础性物质资源。
A.经费
B.人力
C.信息
D.时间
8.( )是政策分析最为突出的特征。
A.复杂的学科背景
B.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C.多架构的研究方法
D.广阔的研究领域
9.在政策分析中,分析原因阶段所用的鱼骨图法是由( )首先提出的。
A.石川馨
B.贝叶斯
C.穆勒
D.德尔菲
10.在政策分析中,问题是指( )之间的差距。
A.理论与实际
B.过去与现在
C.主观与客观
D.期望状态与实际状态
11.财政预算指在( )下,政府按照实际情况与需求制定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A.公共预算体系
B.中央财政实际收入
C.公共财政体系
D.预算管理体系
12.我国的公共预算编制程序可概括为( )。
A.“一上一下”
B.“两上两下”
C.“三上三下”
D.“多上多下”
13.( )指公共治理部门通过直接向市场购买指定社会服务,并提供给服务使用对象。
A.转移性支出
B.公共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无偿性支出
14.公共财政的分配应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将资源分配给利用效率更高的部门,促进高优先度目标的实现。
A.转移性支出
B.公共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无偿性支出
15.公共财政的分配应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将资源分配给利用效率更高的部门,促进高优先度目标的实现。
A.公益性
B.有效性
C.全面性
D.平衡性
16.( )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财政体系进入税收时代。
A.分税制改革
B.预算改革
C.公共预算制度
D.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7.( )是最主要的公共收入方式。
A.税(税收)
B.费(收费+其他公共收入)
C.债(发债)
D.基金
18.公共支出意为一国各级政府为履行提供( )的义务所支出的资金总量。
A.社会安全
B.公共服务
C.就业民生
D.自然环境
19.相比而言,( )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公共收入手段。
A.税(税收)
B.费(收费+其他公共收入)
C.债(发债)
D.罚款
20.我国的公共支出细分为( )项。
A.18
B.17
C.10
D.5
21.社会转型期的许多失范本质上是( )
A.道德灌输、政治宣传不力
B.利益和价值观由原来的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所导致的一种过渡现象
C.文明衰败、法制孱弱
D.官员失去政德
22.“责任伦理”强调( )
A.形式主义
B.对责任的担当
C.牟取私利
D.社会舆论
23.( )模糊,形成角色冲突。
A.社会角色
B.公共责任
C.公共利益
D.裙带关系
24.新公共管理运动往往被人们描述为一场以追求“3E”即( )为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
A.“自由、民主、平等”
B.“政治、民主、法治”
C.“经济、效率和效益”
D.“政府、企业、协会”
25.威尔逊所倡导的( )原则是为了解决当时美国政府管理和政府服务体系的混乱和无效。
A.“价值中立”
B.“逻辑合理”
C.“形式主义”
D.“理论系统”
26.公共管理的( )决定了公共管理的制度、程序和行为体系都必然是伦理精神的实现,是处处体现着伦理价值的新型模式。
A.价值追求
B.服务定位
C.道德规范
D.职业活动
27.公共管理者被授予大量的公共权力和职责,要求在行使公共权力时,以公共原则行事,坚持( )最大化。
A.他人利益
B.个人利益
C.团体利益
D.公共利益
28.强化公共管理伦理作用,( ),成为当今政府与社会的重要任务。
A.行使公共权力
B.重塑公共管理者的良好形象
C.平衡各种角色
D.掌握着公共资源
29.行政伦理学主要集中在( )的职业道德方面的研究。
A.社会管理人员
B.专业技术人员
C.社区管理人员
D.公共行政人员
30.引导公共管理者科学认识公共管理伦理冲突中的功利价值,要把( )作为行政行为选择的出发点。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公司集团的利益
C.冲突一方的利益
D.领导个人
31.( )指的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
A.法治
B.治理
C.管理
D.公正
32.( )指的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
A.平等
B.公平
C.公开
D.公正
33.依法设定权力,解决的是( )的问题。
A.权力范围
B.权力来源
C.权力内容
D.权力有没有
34.( )是国家有权机关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及过程的总称。
A.立法
B.司法
C.执法
D.守法
35.( )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
A.规范立法
B.科学立法
C.依法立法
D.行政立法
36.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 )。
A.人民意愿
B.领导意志
C.客观规律
D.客观规律
37.( )主要是指所制定的法律内容必须反映中国的实际,符合客观规律,保证法律法规件件能够有效落地
A.严格执法
B.公正司法
C.科学立法
D.认真守法
38.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实施的关键在于( )。
A.懂法
B.执法
C.立法
D.司法
39.( )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
A.自由平等
B.公平正义
C.平等博爱
D.良俗公序
40.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 )状况,与全社会的守法意识、守法行为密切相关。
A.秩序
B.规则
C.法律
D.法治
41.立法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首要职权,主要表现为( )形式。
A.宪法
B.基本法
C.其他法律
D.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E.决议、决定、命令、条例等
42.公共政策系统构成要素有( )。
A.政策主体系统
B.政策辅助系统
C.政策反馈系统
D.环境系统
43.以下属于公共政策的作用是( )。
A.导向功能
B.管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分配功能
44.公共财政的目标是指( )。
A.可持续的财政状况
B.资源的有效分配
C.提升服务效率
D.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45.绩效预算模式主要具备( )三个特征。
A.集中控制预算目标和总额
B.充分探索使用预算方法
C.绩效分权
D.结果导向
46.公共收入的原则包括( )。
A.受益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支付能力原则
D.公正性原则
47.“伦理”的含义是( )。
A.指人们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因人们之间的天然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亲疏程度而有所不同。
B.属于一种社会性的意识形态范畴。
C.指人们的行为应遵循的规范,即行为须有秩序和合乎情理。
D.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
48.公共管理伦理是公共管理领域的角色伦理,是公共组织及公共管理人员在权力运用和行使过程中的( )总和。
A.道德意识
B.道德规范
C.道德行为
D.道德底线
49.公共法治管理,正是围绕着( )这两个主题展开的。
A.权力制约
B.权利保障
C.立法程序
D.秩序状况
50.公共法治管理,就是要通过依法(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A.设定权力
B.规范权力
C.制约权力
D.监督权力
形考任务三
试卷总分:100 得分:null
1.公共管理工具常被称为“政府工具”或“治理工具”,指的是以( )为代表的公共组织,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目标而采用的机制或手段。
A.政府
B.企业
C.国家
D.红十字会
2.公共政策工具主要用于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对标的群体的活动进行引导、调整和规范。结合公共政策、政策工具的相关理论,考虑到我国公共政策的实践特点,这里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 )大类型。
A.三
B.四
C.六
D.八
3.PDCA循环中P阶段是指( )
A.计划制定阶段
B.计划执行阶段
C.执行结果检查阶段
D.处理阶段
4.被称为“军队型组织”,又是最常被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是( )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矩阵制
5.下列组织属于非营利组织的是( )
A.国务院
B.妇联
C.红十字会
D.共青团
6.公共政策在现代公共管理中发挥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
A.行为引导功能
B.利益协调与分配功能
C.行为限制功能
D.调控和规制功能
7.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追求的最终目标是( )
A.效率
B.创造和实现公共价值
C.效益
D.让顾客满意
8.在政府影响经济社会开展的工具中,行政审批属于( )
A.供给工具
B.补贴工具
C.生产工具
D.管制工具
9.( )通过系统的程序多次向外部专家的征询意见,最终汇总为一致的意见,而征询的过程是匿名的,即专家们相互之间没有横向联系,不进行讨论,仅向调查人员表达自己的意见。
A.SWOT分析法
B.德尔菲法
C.头脑风暴法
D.BGG矩阵法
10.定量分析法是指用( )的方法对各个备选战略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优战略
A.数量分析
B.数据分析
C.模型分析
D.层次分析
11.20世纪80年代,韦里克教授提出( ),它是指一种综合考虑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对其进行系统评价,提出备选战略,进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
A.SWOT分析法
B.德尔菲法
C.头脑风暴法
D.BGG矩阵法
12.以下哪一个不是突发事件的特征?( )
A.突发性
B.不确定性
C.被动性
D.扩散性
13.按照发生原因、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对象不同划分突发事件的类型,以下哪一个不符合?( )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严重性突发事件
14.以下哪一个突发事件分级对应的颜色是错误的?( )
A.一级——红色
B.二级——橙色
C.三级——黄色
D.四级——绿色
15.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 )
A.总体预案
B.单项预案
C.特别预案
D.现场预案
16.在应急响应阶段,必须同时兼顾三个目标不包括?( )
A.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B.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所造成的财产、经济损失
C.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D.不顾一切地挽回财产、经济损失
17.应急管理四个阶段中属于核心的是?( )
A.减缓
B.准备
C.启动
D.恢复
18.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以( )为第一要务?
A.预防
B.救援
C.动员
D.公开
19.以下不属于应急管理方法的是?( )
A.预测预警
B.信息报送
C.决策处置
D.主观推断
20.在构建预测预警机制过程中,要体现的三个原则不包括?( )
A.机动性
B.及时性
C.准确性
D.全面性
21.以下属于弱势群体的是?( )
A.年轻人
B.外国人
C.老年人
D.成年人
22.在应急管理中,属于信息自下而上的流动的是?( )
A.信息的报送
B.信息的交流
C.信息的通报
D.信息的反馈
23.在应急管理中,属于信息自上而下的流动的是?( )
A.信息的报送
B.信息的交流
C.信息的通报
D.信息的反馈
24.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的主体是?( )
A.法定行政机关
B.企事业单位
C.公益组织
D.社会公众
25.信息发布的常用方式不包括?( )
A.发布政府公报
B.举行新闻发布会
C.拟写新闻通稿
D.授权自媒体撰稿
26.应急管理调查评估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客观性原则
B.非独立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公众参与性原则
27.在选择调查评估小组成员时,我们要坚持( )的原则?
A.独立、公正
B.独立、客观
C.公开、公正
D.公平、公正
28.调查评估活动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
A.收集信息
B.分析信息
C.鉴别信息
D.得出结论
29.突发事件决策者需要具备的素质不包括?( )
A.决断与创新能力
B.前瞻与推断能力
C.灵活应变能力
D.全盘考虑能力
30.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管理的阶段?( )
A.减缓
B.准备
C.启动
D.恢复
31.以下不属于公共服务供给新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方式固定
B.主体多元
C.公平对待
D.错位互补
32.协同共治对政府提出的共性要求不包括?( )
A.创造价值
B.“两线作战”
C.善于运用公开透明、公民参与、政社协作的治理方略
D.权责统一
33.以下不属于行政体制科学化的内容是?( )
A.行政组织架构科学化
B.行政职能科学化
C.行政资源配置科学化
D.行政运行机制科学化
34.以下不属于Robert D. Behn(2006)提出的提升绩效领导力三大基本要素之一的是?( )
A.确定绩效管理目标
B.建立绩效管理框架
C.激励集体、个人改善绩效
D.通过学习提高绩效
35.下列不属于科层制的缺点的是?( )
A.自我膨胀
B.过分刚性
C.政令统一
D.排斥民主参与
36.下列不属于网络治理的特质的是?( )
A.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B.治理客体的多元化
C.治理结构的扁平化
D.治理方法的丰富化
37.以下不属于当代政府“掌舵”作用的是?( )
A.关注民生
B.适度放松政府的规制
C.市场化
D.提升政府组织的回应性
38.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不包括?( )
A.公民
B.企业
C.社会组织
D.军队
39.以下不属于电子政务软件部分的是?( )
A.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B.文件形成和审批上传系统
C.人事及档案管理系统
D.系统通信系统
40.以下不属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主要经历阶段的是?( )
A.智能化
B.信息化
C.资源化
D.平台化
41.市场核心的工具( )
A.开放市场
B.促进市场
C.刺激市场
D.开拓市场
42.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过程分为( )个阶段。
A.环境分析
B.战略规划
C.战略实施
D.战略评估
43.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主要有( )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矩阵制
44.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中的准政府组织的是()
A.居委会
B.工会
C.福利院
D.中国气象局
45.应急管理的阶段包括?()
A.减缓
B.准备
C.响应
D.恢复
46.突发事件包括?( )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害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47.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包括?( )
A.突发性
B.公共威胁性
C.紧急性
D.确定性
48.当代西方政府行政改革的路径包括?( )
A.通过国有企业民营化、压缩社会福利规模、放松经济规制,收缩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
B.通过公共服务市场化,转换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
C.推动绩效管理,由注重过程向关注结果转变,提高政府效能
D.削减办公经费,降低办公成本
49.我国政府改革的成效包括?( )
A.管理理念不断优化,能够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加以改进
B.机构和人员膨胀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机构逐步精简并加以重构
C.政府职能转变迈开实质性步伐,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创新力度加大
D.管理方式日益完善,审批制度、电子政务和民主决策等方式为各级政府接受
50.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经验包括?( )
A.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B.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
C.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
D.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