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秋学期(高起本:1709-2103、专升本/高起专:2003-2103)《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0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下列不是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是()
A.信息知识
B.欲望需求
C.社会因素
D.群体规范
2.下列方式不属于威胁激励的是()
A.末位淘汰制
B.利益转换法
C.股票期权
D.高管人员淘汰制度
3.下面哪种方法不是问卷调查法的形式?____
A.选择法
B.是否法
C.等级排列法
D.比较法
4.个体的社会化的途径包括____
A.社会教化与个体学习
B.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
C.社会内化与个体学习
D.社会内化与个体教化
5.著名经济学家、诺奖获得者舒尔茨教授提出的理论是( )
A.心理契约理论
B.人力资本理论
C.职业生涯理论
D.择业动机理论
6.个体的社会化的途径包括()
A.社会教化与个体学习
B.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
C.社会内化与个体学习
D.社会内化与个体教化
7.有多种因素会影响到授权的效果,下列因素不属于其中的是( )
A.管理者的个人素质
B.下属的能力与技能
C.组织文化氛围
D.组织目标因素
8.组织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共同的价值观
B.组织目标或宗旨
C.作风及传统习惯
D.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
9.下列方式不能解除或减少失调的是()
A.改变认知要素
B.增加新的认知要素
C.强调某一认知因素
D.消除某一认知因素
10.下列关于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表述正确的是()
A.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B.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基础
C.知识管理对知识管理者的创新并无太多要求
D.知识管理是对包括信息在内的企业所有重要知识实施全面的管理
11.影响其他人做事的能力的是( )
A.权威
B.职权
C.权力
D.职责
12.麦克利兰关于需要的理论认为,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是____
A.保健需要
B.权力需要
C.合群需要
D.成就需要
13.价值观的特性是()
A.稳定性、可变性、差异性
B.稳定性、差异性、发展性
C.可变性、发展型、一贯性
D.发展型、一贯性、功能性
14.能力按照功能可分为____
A.认知能力、操作能力、模仿能力
B.认知能力、模仿能力、社交能力
C.社交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D.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15.大量事实表明,群体能够给予其成员巨大压力,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采取与群体多数成员的言行保持一致的行为,这种行为是()
A.大众行为
B.社会行为
C.自然行为
D.从众行为
16.要做到合理授权可以从多种方式进行,其中弹性授权属于( )
A.量能授权
B.系统授权
C.控制授权
D.评估授权
17.下列关于压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压力是由于环境要求和个体特征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个体焦虑性的反应
B.压力反映是个体在某些方面过分紧张的一个预警性的指标
C.个体与组织环境构成一个系统,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压力
D.组织必须严格控制压力,因其对组织完全具有破坏性
18.一般而言,员工的出勤率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非线性关系
D.正比关系
19.有他人在场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称为____
A.群体凝聚效应
B.群体吸引效应
C.群体促进效应
D.群体影响效应
20.从个体的角度看,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况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
A.规定
B.看法
C.期望
D.依赖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21.导致心理失信的原因有
A.故意违反契约
B.雇员的警惕性
C.承诺内容的变化
D.对契约理解的不一致
E.组织结构的变化
22.途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他能激励下属达成目标并在其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为此,领导者应该做到____
A.对下属阐明组织目标与任务
B.对下属阐明工作任务的要求
C.引导职工达到目标
D.帮助职工扫清达到目标的障碍
E.帮助职工建立工作目标
23.权力的来源有( )
A.法定权
B.奖赏权
C.强制权
D.专家权
E.感召权
24.罗宾斯的压力理论模型中提到压力潜在来源中,其中与组织相关的因素是
A.任务要求
B.人际关系要求
C.组织结构
D.角色要求
E.组织领导作风
25.沟通是组织中一项重要的职能,其功能表现为:
A.控制功能
B.情绪表达功能
C.激励功能
D.导向功能
E.信息功能
26.目标管理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A.目标具体性
B.参与决策
C.明确的时间规定
D.绩效反馈
E.详尽的指导
27.企业知识管理的措施是( )
A.建立知识企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
B.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将企业建成知识型企业
C.建立知识管理和知识交流的设施与环境
D.设立企业知识主管和知识主管制度
E.建立学习型组织,创造有利于每位员工互相学习的气氛。
28.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使用合作策略来处理冲突效果较好?____
A.当发现冲突双方都十分重要并且不能进行妥协或折衷时
B.当处理者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时
C.当处理者需要融合不同人的不同观点时
D.当处理者需要把各方意见合并到一起而达到承诺时
E.当发现问题解决后带来的潜在破坏性将超过它能获得的利益时
29.态度的构成因素包括____
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行为
E.价值观
30.冲突定义有很多,但冲突定义包含有一些共同的主题,这些共同主题是____
A.冲突必须是双方感知到的
B.冲突必须是为双方和其他人所感知的
C.冲突过程的起点是意见的对立或不一致
D.冲突过程的起点是行为的对立或不一致
E.冲突过程的起点是性格的对立或不一致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31.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未满足的需要才是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
32.从参与时间的角度,Gaylen N.Chandler和Steven H.Hanks指出,创业团队指的是在公司成立之初执掌公司的人或是在公司营运的头两年加盟公司的成员,但不包括没有公司股权的一般雇员。
33.要改变个体的态度,首先要改变个体的有关行为,可以通过引导个体积极参与有关活动,在活动中转变原先态度,形成新的态度
34.在组织管理活动中,我们要求员工“端正态度”,实质上是指要某人对某一对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和定势作用,这样才能导致正确的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
35.激励本是心理学的概念,从词义上看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即激发和鼓励人们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
36.B型个性,指长时间不间断地争取在越来越少的时间里干越来越多的事的一种进取性个性类型。如果有必要,会对阻碍自己的努力的其他人或事进行攻击
37.传统的管理者,需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法来促使员工提高工作强度,或者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缩减员工的休息时间。
38.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明文确定的,职责分配明确的群体
39.态度的对象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客观事物、人、事件、团体、制度及代表具体事物的观念等。
40.群体拥有共同的规范和规则。
41.实验室实验法的最大特点在于,研究工作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
42.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使用,在企业内部将极大刺激生产作业流程及原有的管理方式变革。
43.要想真正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随意的、直觉的或常识性的知识是不够的,因为人的行为不是随机的,而是由某种原因引起的,是在某种环境中发生的,是受行为的后果约束的。
44.态度是意向成分的外在表现。
45.作用于个体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
46.核心员工是那些与企业建立特定关系的员工。
47.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教授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的
48.沟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9.社会类型差异是指每个人在性别,个性、种族、民族、年龄等方面的差异。
50.新技术发明和新产品的出现,催生了很多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一次又一次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进程,使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