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浏览量:539.52万
工程管理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探析(模板)【包万方查重】

时间:2021-02-06 14:05来源:本站作者:点击: 968 次

可做奥鹏院校所有作业、毕业论文咨询请添加 QQ:3082882699
微信:jd958787





 



                         网络教育学院

文(设 计)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探析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工程管理      

年    级:        年    季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21 年02月06日  

 

 


 

内容摘要

 

众所周知,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我国建筑业在经济的发展潮流中缓缓前进,但不可否认的是,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化,融资能力和企业文化建设还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都是滞碍建筑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我国建筑业在国内外的核心竞争力来揭示目前我国建筑业的优势和弊端,并针对建筑业当前发展形势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国建筑业;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

 

 


 

目     录

 

内容摘要·· I

    ·· 1

我国建筑业现状和发展·· 2

1.1  我国建筑业的产业特征·· 2

1.1.1  民营成分偏重·· 2

1.1.2  从业者数量庞大·· 2

1.1.3  市场竞争激烈·· 2

1.1.4  专业分工较为细化·· 2

1.1.5  较高的产业关联度·· 3

1.2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3

1.2.1  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 3

1.2.2  我国建筑业发展存在问题·· 3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6

2.1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6

2.2  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及构成要素·· 6

2.2.1  人力资本·· 6

2.2.2  技术创新·· 6

2.2.3  核心技术·· 6

2.2.4  管理体系·· 7

2.2.5  营销系统·· 7

2.2.6  企业文化·· 7

2.3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 7

2.3.1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7

2.3.2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8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 10

3.1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0

3.1.1  科学性原则·· 10

3.1.2  系统性原则·· 10

3.1.3  可行性原则·· 10

3.2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10

3.3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3.3.1  社会影响力·· 11

3.3.2  技术能力·· 12

3.3.3  融资能力·· 12

3.3.4  市场开拓与营销能力·· 12

3.3.5  工程管理能力·· 12

3.3.6  资源管理能力·· 13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14

4.1  强化咨询、设计和融资服务模式创新·· 14

4.2  建立健全适应工程总承包管理的组织和管理体制·· 14

4.3  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度·· 14

4.4  注重团队和专业化技术队伍建设·· 14

4.5  强化工程质量管理着力提升企业质量改进能力·· 15

4.6  提高项目管理技术和信息化能力·· 15

4.7  提高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 16

    ·· 17

参考文献·· 18

 


 

引    言

根据获得的最新数据表明,2011年全国建筑业增加值31942.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473104.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6.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8942.1亿元,建筑业增加值354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2013年全国建筑业增加值38995亿元,比上年增长9.5%[1]。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5575亿元,增长16.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363亿元,增长20.1%。由此可见建筑行业随着中国GDP的增长而保持同步增长,建筑行业的增长同GDP的增长保持高度的相关性。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建筑行业的市场总的趋势没有有太大的改变,繁荣仍将继续。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比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比较起来,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建筑企业营业额总和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还很低,除此之外,管理体制、成本管理、技术力量等还落后于其他发到国家。由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建筑业在国内国外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来总结我国建筑业的竞争优势及不足,同时提出问题给出建议。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建筑企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结合一些数据统计以及理论分析,在分析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核心竞争力以及我国建筑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建筑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

本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国建筑业现状和发展,主要是介绍我们建筑业才产业特征和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论,阐述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及构成要素、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

第三部分是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指标系统的研究,介绍了核心竞争力指标系统的构建原则、构建思路及构建过程。

最后讨论的是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对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建筑业是一个物资资源消耗量大,劳动密集型受国家经济政策影响而又与环境密切相关产业,由此建筑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和国力的增强,同时建筑业的发达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进步最直观的体现。

 

1  我国建筑业现状和发展

1.1  我国建筑业的产业特征

1.1.1  民营成分偏重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我国整体的国有的建筑行业的逐渐改造。随着国有建筑企业的相对改造,具有民营成分的企业在整体的建筑行业中的比重也相对增加。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建筑行业整体的所占比重逐渐从以外资主导地位转变为内资主导地位的发展趋势。

1.1.2  从业者数量庞大

对于整体的行业的发展水平而言,主要参考的是企业的整体规模和数量。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加之建筑行业的改制,建筑行业总体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随着规模发展的逐年增长,伴着而来的是主要从业者数量的增长。在主要的从业者中,从事具体施工的一线人员所占的比例较大,其次是主要的管理、技术等人员。可见,从整体上进行分析,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从业者多数来源于农民工。针对目前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建筑行业的整体的市场发展规模有所下降,各企业也逐渐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加强对其的不断管理。对于从业者的管理来说,应该主要加强对于其自身的从业素质的管理。

1.1.3  市场竞争激烈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对浪潮和我国对外开放发展步伐深入,建筑行业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对于建筑行业自身而言,由于其发展的客观实际,多数采取的是民营管理。现今主要发展阶段,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中,出现了多种经营的发展形式。如:股份制、合资制等形式,进而形成了较为多元的发展局面。在不断发展与竞争的环境中,一些具有较强优势的企业逐渐的壮大起来。

1.1.4  专业分工较为细化

相比于传统的建筑行业,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技术层面的要求更高。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来说,不仅要求其应具有较为熟练的技术和专业技巧,同时还要求其应该具有相应的美学知识,加之较强的艺术鉴赏能力。随着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对于建筑行业自身发展而言,分工也逐渐的精细。而对于各种工种而言,需要其进行相互间的不断配合来共同完成。比如我们所常见的焊工和瓦工等。由于施工过程中的程度相对复杂,还需要不同环节之间的有效配合。

1.1.5  较高的产业关联度

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迅猛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与其相关行业的不断发展。如:旅游业和出口业等。对于在一些建筑装饰装修上的消费,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服务行业等发展。不断推动与建筑相关的产品的更新与升级。同时也促进了科技力量的相对投入,进而推动整体的建筑行业良性化发展。

1.2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3]。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1.2.2  我国建筑业发展存在问题

1.社会职能难以摆脱,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国有建筑企业的社会职能长期以来难以彻底摆脱,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企业统筹外支出绝对数额居高不下,企业需要分流的人员,特别是富余人员数量偏多,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员工队伍规模偏大,整体素质普遍不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没有真正确立端正的市场观念,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普遍不强。

2.技术创新相对滞后

目前国内众多建筑企业在同一层次竞争,企业技术水平档次差距不大,技术特点、特色不明显。目前,知识资源是技术创新的第一要素,传统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已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前沿科技成为创新竞争的主要焦点,高新技术群中的前沿科技是世界瞩目的制高点。对建筑业来说,通过降低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来提高建筑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空间已经在逐渐缩小。强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提高竞争层次,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提高建筑生产的附加值,与高新技术接轨,己经成为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融资能力普遍较弱

没有融资能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必定会影响建筑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融资能力将决定企业的发展后劲。从景气调查资料来看,自建立景气调查制度以来建筑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始终处于不景气区间。随着建筑业对外开放和运作的国际化,对开展国际工程承包更要求承包商要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按照一般的国际惯例要求出具银行保函或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并在工程初期垫付使用。而我国建筑企业在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开具保函时,往往由于企业的财物状况不佳,或企业产权不清,无法得到银行保函,错失良机。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的主要途径:寻求银企合作的办法,通过企业与银行建立伙伴关系,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开展企业合作,使资金得到有效地运用;通过优势企业上市等办法,向社会筹集资金;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操作BT、BOT等方式,通过滚雪球的办法提高自己的资金运作能力。 

4.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取决于企业所提供产品的品质、顾客满意度、拓展市场的战略、策略,所提供产品、服务的技术创新含量。通过优良的质量、诚信的经营,赢得用户的信任,服务于特定的客户群,持久稳定地占据着市场份额;通过了解业主的特殊需求并加以满足,给业主提供的服务组合,占领既有市场;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追踪项目,进行市场营销,开辟新市场,以一个项目为原点,辐射周边市场;通过企业收购、兼并重组进入或拓展新的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主动加入“走出去”的行列,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通过对国际市场的分析,确定主要专业市场和区域市场目标;培养企业的国际工程承包人才;转变企业机制,使之适合国际化企业的运作规律;学习国际商务经验,更灵活地驾驭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尽管许多建筑企业在上述各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市场开拓能力的提升仍有很大空间[4]。  

5.工程总承包实施能力不高

建筑企业间的竞争长期以来都建立在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上,技术差异普遍不大。未来随着建筑行业格局的重组,大型工程公司逐步向工程总承包方向转移,主要依靠综合技术能力,进行差异化竞争,提升竞争层次。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独创的工艺设计、设备采购以及对施工安装分包企业和土建设计的协调管理上,其融资能力的提升也是发展的重点。实施工程总承包要求企业集团的总部能有效进行职能转变,从松散的行政管理转向专业的业务管理,发挥统一指挥、调配等作用。

6.综合管理水平亟待加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转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项目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滞后,仍然是制约建筑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性、深层次原因。全行业的统计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正在失去,而且呈现加速状态。因此,在现有改革基础上继续实施深化改革,调整产权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变革经营模式和机制,彻底改变传统的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与政策,提高总分包机制下的项目管理与控制的综合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不能回避的重要任务。


2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2.1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 Preheat)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5]

2.2  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及构成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一般竞争力的区别是:前者是由一系列独有能力结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真正构成这种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2.2.1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企业竞争力获得的基础,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定者、执行者、创新者和评估者[6]。如何留住人,发挥人才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和把人力资本与企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问题。同时,很多员工和业务经理具有能够改变独立的组织因素,这样相互影响会使核心竞争力下降。高层管理者必须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保证这些单独的变化与总的核心竞争力方向一致。

2.2.2  技术创新

这是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包括研发能力、技术改造能力、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保护能力、应变能力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其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性能、工艺水平和服务水平就会越高,产品进入市场的障碍就越少,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就越强,企业的竞争力也就越强。相应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便有了保障。

2.2.3  核心技术

拥有自身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条件,核心技术表现为专利、产业标准及不同形式的知识,核心技术重复使用会使价值连续增长,具有报酬递增特征。许多成功的企业在创业初期都存在着规模、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但一旦拥有在市场上领先的核心技术后就会迅速发展壮大。微软公司一开始也只能给IBM做零部件供应,后来因为掌握了在视窗操作系统上的核心技术,迅速成为世界上利润率最高的企业之一。

2.2.4  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包括企业家的决策能力、推理能力和管理能力等。通过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方面,对企业的资源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管理,实施各项管理的职能。有效的管理体系能够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发挥企业系统的优势,产生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方法,从而把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的优势。同时也可稳定一支具有才能的管理队伍,把所有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发挥最大潜力。

2.2.5  营销系统

营销系统包括营销技术和营销网络,企业通过营销技术将高效的产品以低廉的价格向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和劳务;而营销网络是企业推销产品和售后服务的前沿阵地,其主要功能是产品的销售、市场调查、营销宣传、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企业一旦拥有了庞大的营销网络,就将成为后来者进入该市场的壁垒,从而在相当长的时问内获得超额利润。

2.2.6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整合更大范围的资源和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使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按照企业一致性的发展目标而努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使员工自觉的协调配合,减少内部冲突及管理费用;同时也给企业的员工带来一种凝聚力,使其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服务。

2.3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

2.3.1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行业化,由于建筑业自身的特点,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自身的定义。李朴将其定义为“通过对自身组织资本与


需要奥鹏作业答案请扫二维码,加我QQ

添加微信二维码,了解更多学习技巧,平台作业、毕业论文完成时间友情提醒。不再错过任何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