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浏览量:539.52万
工程管理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研究(模板)【论文包查重包过】

时间:2022-05-23 22:21来源:本站作者:点击: 707 次

可做奥鹏院校所有作业、毕业论文咨询请添加 QQ:3082882699
微信:jd958787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文(设 计)

                                         

                                        

题    目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研究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工程管理      

年    级:        年  季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22年5月23日    

 

 


 

内容摘要

 

我国建筑业在长期大规模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在于该行业还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低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落后与不平衡愈发不能适应社会对建筑质与量的需要,也严重制约了建筑设计的发展,限制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国外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进行了概述,接着分析了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随后提出了推进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应对措施,为了能够更详细的说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本文最后以案例进一步说明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性,希望本文的写作能为今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制约因素;应对措施

 

 

目   录

 

内容摘要... I

  ... 1

1 国外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 2

1.1 日本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 2

1.2 美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 2

1.3 德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 3

2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4

2.1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 4

2.1.1  民用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4

2.1.2  工业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4

2.2  制约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因素... 5

2.2.1  政策因素分析... 5

2.2.2  生产模式分析... 6

2.2.3  施工技术因素分析... 7

3 推进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应对措施... 9

3.1优先建立完普欢策体系与市场... 9

3.2逐步推进与重点发展相结合... 9

3.3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9

4 建筑工业化工程实例分析... 10

4.1 工程概况... 10

4.2 工程采用的建筑工业化措施... 10

4.2.1  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10

4.2.2  全面发展构件体系... 11

4.2.3  优化改进成本体系... 12

4.3 工程建筑工业化实施的效果... 12

4.3.1  加快了科研奖励细则的出台和实施... 12

4.3.2  完善了技术体系,加大BIM技术应用... 12

4.3.3  转变了生产方式,减少了建造成本... 13

5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引  言

十八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发展的轨迹,将人类的发展的重心从农业和手工业转到了工业上来。工业带来的先进技术、科学的组织管理方式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工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全方位的发展水平。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上的优势,使得工业更好的融入其社会生产生活当中,其发达的建筑业固然有建筑艺术传承方面的因素,也离不开工业体系对于建筑行业的支撑。工业化的生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建筑质量。诸多新技术新材料推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其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然而其发展依旧不平衡,不同地区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较低,处于在没有完成大规模制造机械化和工业自动化任务的情况下,面临着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深度整合的新形势。因此,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也很不平衡,仍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依靠资源和能源的高消耗来实现自身发展,其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创新的推动力较弱,同时一线工人素质偏低。这些矛盾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建筑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来解决。在建筑设计方面,由于工业体系对于建筑产业的支持较弱,建筑设计师的一个好的创意往往要通过消耗大量精力来解决落地实现的问题。同时,多数建筑师心态较为浮躁、急功近利,并未能沉下心来认识和了解建筑工业化的问题,并以此为支撑来创作有创意的项目。

 

1 国外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

1.1 日本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

日本的预制建筑发展较为成熟,其住宅设计和建设的工业化水平很高。日本的社团法人预制建筑协会编纂了《预制建筑技术集成》丛书,由《第一册预制建筑总论》、《第二册W-Pc的设计》《第三册WR-Pc的设计》《第四测R-Pc的设计》四本书组成。这套书将该协会多年的预制建筑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汇总,以期推动预制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发展。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一片废墟,房屋奇缺,同时社会人口在战争期间大量减少,劳动力也严重不足,因此大规模的建筑工业化建设在欧洲铺开。日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同时由于其对节约资源能源的巨大渴求,在发展建筑工业化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随着这些发达国家人口和住房矛盾的解决,建筑工业化逐步转向提高建筑品质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方向发展。这一阶段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更多的是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且通过大量的实践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不再是建筑师们实验性的尝试。通过这一阶段的发展,使发达国家的建筑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之配套的服务于居民的家具设备等的技术水平、集成度等也有个较大的提高。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主张建筑像生物那样自我生长更新的日本的新陈代谢派也进行了类似的尝试。黑川纪章在1972年设计的东京中银舱体大厦由140个居住舱体栓接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上,其中舱体模块是黑川与集装箱公司合作在工厂预制并运输到现场安装的,实现了较高的建筑工业化水平。这些舱体模块尺寸为2.3m*3.8m*2.lm,包含有单元化的厨卫、床铺以及储藏空间,空调通风设备以及日常家电一应俱全,设计的集成度和一体化程度非常高。黑川认为,这些舱体可以很容易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更新,然而自从大厦建成到现在,并没有更新过舱体。这种可互换模块的建筑必须要考虑其初次投入乃至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

1.2 美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

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美国罗马学院成员斯蒂芬·基兰和詹姆斯·廷伯莱克编写了一部《再造建筑(Refabricating Architecture)》,他们借鉴了汽车、飞机和轮船等机械的制造,提出了用制造业的先进生产方法和管理方式改造建筑业的观点,并总结了预制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

瑞恩·史密斯(Ryan E.smith)写作了一本《prefab Architecture:A Guide toModula:Design and construction》回顾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史和产生的原因,并详细介绍了建筑工业化中预制建筑的设计原则、设计基础、构成元素、应用策略和可持续等相关问题,并介绍了预制建筑的实例。2

1.3 德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

西德地区经过世界大战的洗礼房屋基本上全部破坏,随着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住房问题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住宅产业化加快了住宅的大规模重建工作,并得到了发展。   

目前德国的住宅产业化技术己相当成熟,在工厂里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完成所有的建筑部品和装饰材料的生产,建筑物的外墙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并采用相应的装饰措施,针对不同的构件(预制墙板、预制阳台、楼梯等)进行代码标注,采用全装配式施工,工地安装需要时,将有关部件运至工地,采用吊车或塔吊进行吊装、就位和固定,实现了结构与装饰一体化,提高了建设速度,缩短了工期。    屋内承重、非承重墙板,通过预留插座和管线洞口,方便了住户的应用。住宅小区做到了节约能源,采用供暖系统,集中供水或供气。建立屋顶蓄水系统,方便冲洗卫生间和调节室内温度。   

目前德国的住宅产业化体系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建筑模型,对材料的物理特性进行验证,以此来开发、选择符合标准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并对接缝处采用抗老化、抗折性能较高的液体防水材料,构件安装位置准确,装饰性强,广泛应用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不断提高预制加工件的质量,为用户提供很好的生活环境,保护了整体环境。提高了住宅的科技含量,同时保证了建筑的质量。

 

 

 

 

 

 


2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2.1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我国的经济水平状况,以寻求到适合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本小节将按照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分别探讨我国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

2.1.1  民用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最先开始体现建筑工业化主要是在楼板和屋面板等单构件的预制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在民用建筑中普遍应用。随着墙体改革的推行以及商品混凝土的广泛应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使用率越来越低。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国内政府及企业的研究机构都储备了一批能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和产品,并且在一些示范工程中得以应用,只是尚未大规模普及。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50余家国家建筑工业化基地,其中,包括8个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基地、5个国家级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以及30余家包含开发、结构体系研发到构配件生产的大型产业集团。截止到2014年年底,全国住宅建筑的建设规模每年增加20亿m2左右,实施工业化生产的住宅比例不到1%,而实施精装修住宅的比例低于5%。

2.1.2  工业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工业建筑是指能够为生产提供足够空间的单层、多层的厂房或车间。其中,单层的厂房或车间采用的结构形式一般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钢结构等。1980年,我国在建筑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出台了工业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以及工业厂房预制排架结构构件的标准图集,并建立了单层排架结构厂房的工业建筑工业化体系。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钢结构厂房在工业建筑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且钢结构厂房的工业化设计水平和施工水平都较其它结构形式先进。

综合上述的分析可以得知,建筑工业化在我国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然而实际情况表明建筑工业化在我国的推广进程缓慢。究其根由,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国经历过两次较大的地震(唐山大地震、坟川地震)造成建筑结构的破坏是毁灭性的,这两次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预制板、预制梁、预制柱等建筑结构形式整体稳定性差及抗震性能弱,同时,其隔音性差、顺板缝多等缺点也一直被人们所垢病,因此,在没有新技术的更新之前,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缓慢。第二,从国外发展建筑工业化成功的经验来看,尤其是日本,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且其地震烈度比较高,其建筑的结构形式相对于现浇结构没有劣势。然而,其建筑工业化的技术支撑足以满足抗震等要求,民众对于实施建筑工业化是认同的。而我国大众对于建筑工业化的实施并不完全认同或者存在着偏见,同样也导致了建筑工业化的进程缓慢。

2.2  制约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因素

2.2.1  政策因素分析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实现需要政府大力的推动,对房地产调控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立扶持的经济政策,减少各种因素对建筑工业化造成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建筑工业化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缺乏配套的政策,制约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很多建筑施工方还是依靠传统的建筑标准进行施工,抹杀了工业化的意义。仅仅依靠一两个在住宅产业化方面突出的企业如万科、远大等,来推动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不合实际,应当为相关企业建立合理的公平的行业发展环境,建立长效的竞争机制,配套激励政策,进行减税扶持,促进预制构件的生产、施工。国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奖励、激励措施来鼓励建筑工业化发展,导致很多企业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不仅限制了预制构件生产,也制约了大型企业的发展和建筑工业化的进步。建筑工业化虽然受到内外因素制约,但是制定好行业标准,并配合好鼓励政策,建筑工业化规模会不断扩大并加速发展,期待实现建筑工业化采购成本降低,缩短工期、节能减排等优点,解决当前建筑业的瓶颈问题。

我国目前为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制定的政策,从政策力度和实施效果来看,只有《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绿色建筑行动》是较高层次的政策,一些约束力较小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对工业化的推进速度和实施效果的影响不大,只有制定完整的、针对性强的,约束力大的政策规范体系才能促进国建的建筑工业化发展,从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发展情况看,国家主导和制定的严格的规范和政策体系,对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针对各种问题进行相应的措施研究和解决,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需求来看,制定和建立国家层面的法律和法规、政策体系,针对性的解决我国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建筑工业化工作的推进和发展。

已经制定的政策、法规应结合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修订完善,并且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相配套的政策法规需进行健全完善和强制;提高政策的落实和监管力度,实现政策要求的目标,需针对建筑工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制定政策法规并解决问题,做到有实质性吸引力,提高各级的执行效率,对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起到深化作用。

各省市制定的建筑工业化政策、标准和规范,主要是利用本地区工业化的发展优势你结合先进企业,促进本地的发展,这就造成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不平衡,国家层面的系统性行政推进和业务指导力度不够,管理体系和推进体系的运行效果,没有实现应用的效果;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对建筑工业化的工作重视不够,各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地方尚未建立建筑工业化相关的管理机构,未制订工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对工业化在本地区的发展情况没有准确的把握和控制,但是同时一些先进城市看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形势,为推动本地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开始进行探索,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实施规定和操作细则,并通过确定目标,,设定发展重点和目标,实现工业化体系与智能化、节能化住宅体系相结合,稳步推进建筑工业化整体发展。例如上海提出两年实现本市装配整体式住宅面积占住宅开工总量的20%左右。北京提出以保障性住房为重点,到20巧年工业化住宅达到当年开工建筑总面积的30%以上。虽然国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不过北京、上海、江苏、深圳、沈阳、安徽、湖南等省市相继出台了一些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并已经这些城市实际工作中开始应用。

2.2.2  生产模式分析

目前,建筑工业化发展阶段,对于生产技术体系中包含的模数体系、构件与部品体系和工业化建筑体系缺乏有效的整合应用和集中,未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与此同时生产模式的标准化,缺乏变化,未实现生产技术模式和因素的全面协调,也为消费者日后的房屋多样性留下了障碍,只有解决生产模式问题,才能完成不同的建筑体系和构造体系。

建筑工业化生产模式的生产模式主要是依靠传统的材料和技术,通过手工支模、绑扎钢筋,生产场地可随之变化的异地建造预制生产模式;一种是大批量的预制构件工厂化制造的生产模式;一种是预制构件采用流水线生产,实现预制构件生产的自动化,所有的生产只需要电脑控制完成,装配机械化建造的流水线生产模式。

建筑工业化要求的构件部品和构配件生产要具有标准化的施工工艺,工业化


需要奥鹏作业答案请扫二维码,加我QQ

添加微信二维码,了解更多学习技巧,平台作业、毕业论文完成时间友情提醒。不再错过任何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