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 网络高等教育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我国党风廉政问题研究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年 级: 年 季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22年5月27日
内容摘要
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并且积累了许多经验。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指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建设、廉政建设,以党风促政风、以政风带民风、推动社会风气实现根本好转的实践活动。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党风廉政建设理论,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关键词:党风廉政建设;发展及对策研究;基本经验
目 录
1 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的界定
“党风”即“党的作风”。从狭义上说,党风主要是在党的组织路线上表现出来的风气;从广义上说,是指党的活动中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在党的活动中的表现。“党风”这个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在党建理论中最早使用“作风”一词的是恩格斯,他在领导工人运动中关注到党风问题。1879年,恩格斯在致德国主义工人运动领袖约翰·菲力浦的信中,批评了社会改良主义者赫希伯格一伙企图把“阿谀奉承作风偷运到党里来’,的做法。以后列宁也多次使用“作风”一词,批评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习气。“党风”这个概念是毛泽东最早明确提出的。1942年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专门谈到了党风问题,他把作风由党员个人的形象扩展为党组织的整体形象,把作风由一般的工作作风推及到政治、思想、组织、生活各个方面。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对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内容作了高度概括,这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1949年3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又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对即将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党风的又一明确要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把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提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加以重视。今天讲“党风”,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求共产党员始终保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与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廉政”之“廉”,指清正、廉洁,表示公正清明。“廉政”之“政”,指政治、行政,即治理国家的活动。“廉政”主要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公正无私,清明廉洁。
在西方政治学理论中,“廉政”之“廉”,还包含有“廉价”、“廉制”的意思,即政府必须节俭;“政”,具体是指政治、政权、政府和官员等。人们在使用“廉政”的概念时,实质上是将廉洁政治、廉洁政府或者说是廉政的官员都包括在内的,其主体主要指的是廉洁的政府或政权。
学界对“廉政”的基本共识是:一是就“政局”而言,即造就一个公正廉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二是就“政制”而言,即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三是就“政策”而言,即制定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以取信于民;四是就“政德”而言,即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与不贪不淫的私德以为民之表率。简而言之,所谓“廉政”,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但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党风廉政建设”却提出较晚。1992年党的十四大在强调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时,首次提出“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反腐败,把端正党风和加强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下决心抓出成效,取信于民”。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时,明确使用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正式用语。
党风廉政建设是指我们党开展的端正党风、端正政风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同心同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因而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所谓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建设、廉政建设,以党风促政风、以政风带民风、推动社会风气实现根本好转的实践活动。
2 党风廉政建设的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导致社会突发问题增多,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处理好这些问题、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执政智慧的展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党自身的建设就成为重中之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理论工作者对党的主要领导人的党建、反腐思想均有深入探讨。甘根华、罗贤文指出,陈云同志长期担任中纪委主要领导,为开创和推进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及时指出了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科学分析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指出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改革的成败;并对如何进行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王玉贵研究指出,周恩来是中共党内较早提出并一贯强调要加强党风和干部廉政建设的重要领导人。周恩来提出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抵制官僚主义作风、抵制领导干部特殊化等。颜谱则指出,反腐败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从党的建设的角度,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党群和干群关系等角度,全面论述了反腐败问题,从国家长治久安、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邓小平的反腐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积极的反腐败斗争,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科学思想武器。王小拉认为,江泽民紧密结合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就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及方法步骤等作了一系列的论述,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丰富和完善了我们党关于反腐败斗争的理论,对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张永刚还从对腐败危害性的认识、对权力的认识,以及反腐倡廉规律、路径、措施的认识等不同方面,对毛泽东与胡锦涛的廉政思想进行比较,强调胡锦涛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邵景均提出,反腐一要有决心与信心,二要符合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反腐之路。他认为这条道路主要是指:领导力量、指导思想、价值取向、根本动力、战略方针以及反腐倡廉建设的开放性。夏强着重指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举措。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应依此进行,首先,要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其次,要做好当前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这一体系的发展;最后,要加强领导,确保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实效。文丰安认为,反腐倡廉建设事关党的执政地位,事关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提升,是党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部署,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思想与行政伦理教育)、监督(权力制约、网络)、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就。
丁俊萍指出,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和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分别开展了各种运动或活动,在执政条件下的反腐倡廉建设各有特色各有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后仍应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不可动摇,紧密围绕服务发展展开反腐倡廉工作,运用民主和法制的力量,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雷厚礼、杨雁着重总结了十六大以来的党风廉政建设,提出这一时期主要进行了五个方面的实践,形成了九条宝贵经验,创新和发展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毕远候认为,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懈探索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反腐倡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党深入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规律,形成了有关反腐败的一整套完整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基本战略、工作任务、工作步骤、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累了反腐败斗争的丰富经验。
目前,学界对党风廉政建设研究的关注点主要是以上四个方面,这些成果对于党风廉政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研究的深度广度仍有待加强,有必要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成果、经验教训作进一步研究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