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年 级: 年 季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22年5月27日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在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上,面临着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型的国家制度的全面探索。在当前的体制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作为我们党和政府改革任务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六大一直到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都无一例外的指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和几千年的“官本位”封建思想流毒的影响,传统政府管理的弊病严重,有关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体系的研究和探索才刚刚起步。目前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增强,其影响也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流通领域,与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一样,当前我国也存在政府办事效率低下、财政压力巨大、公共服务供应不足等类似的问题.如何适应新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模式、采取何种公共治理模式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并与我国国情结合己成为我国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必经之路,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政府;行政管理;对策
目 录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每次改革,尽管背景不同,任务不同,过程有难有易,但都取得了重要进展。2008年开始的这场改革(第六次)已经持续了近四年: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事业单位,从垄断行业到新闻媒体,改革方案一一出台,改革试验区一步步扩大。这次改革,是在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处于新的历史起点的新形势新任务下进行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目的是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国外行政改革大体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的20多年时间中,世界上以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首开先河并迅速波及其他国家的政府治理理念、政府运营方式以及政府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浪潮。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并推行西欧最激进的政府改革计划,以及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并尝试大规模削减政府机构人员规模、收缩职能、压缩开支、倡导公共部门私有化,标志着现代全球性行政改革的开端。
本文研究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当前政府行政管理问题的方法。本文先点出主要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其次,指出还存在着政府职能缺位和不到位、越位和错位、配置不合理以及职能需要转移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最后,以相关案例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分析。本文试图总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累的理论、经验,探讨如何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1 不同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政府职能
建国以来,中国的政府管理与职能作用大体经历了两大历史时期,这就是计划经济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建立与完善时期。从总体上说,这两大历史时期,政府管理与职能作用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没有变,但是其具体情形以及运作方式却发生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化,并且这种调整和变化,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仍将继续。政府的职能转变,主要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故而文章侧重于经济视角略作探析。
1.1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政府职能
计划经济体制体系基本上是一种以政府计划行政管理为中心的经济运行模式和资源配置形态,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体系形态。这一时期的政府管理只能是政府计划管理,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发展与调控是以政府和政府的计划为中心,其特点表现为:一是政府的经济管理是全能性,政府直接管理调控所有经济对象,管理事无巨细,宏观、微观事务不分;管理职能混杂,资产管理、运行调节、公共秩序浑然一体,政府成了全能政府、万能政府。二是政府管理的直接性。政府经济管理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缺乏回旋余地;在管理目标与要求上集中为管住,强调监管有余,突出服务不足,不少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习惯或者说偏好于审批、统管,而淡化甚至忘却了服务职能。久而久之,管理变成了管制,变成了某种与特殊权力与利益相联系的工具或手段。三是政府管理的行政色彩。政府管理经济活动很少使用法律工具与手段,很多经济决策与方案均以行政命令与政策的形式施行,因而政府经济管理政策多变,不规则,也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很多政府部门之间职责权利不清,相互推楼、扯皮,基层单位无所适从:四是政府管理的封闭性。很多重大决策及政策、措施均以内部文件或其他更加内部化的形式,不仅国际上不大了解中国的经济运作与管理,即便是本国的居民、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也很难明确把握。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管理,是一种单一计划性的、全能型的、直接的行政管理或管制。由于集中过多、统得过死,影响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企业被行政隶属关系束缚,缺乏活力。资源配置中忽视和限制利用市场机制,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效率低下。显然,这样的政府管理及其职能作用势必形成低效能,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己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因此,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职能的探索也己开始。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界定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即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资源开发战略,协调区域发展规划和经济关系,部署重点工程建设,传播经济信息,掌握与运用调节手段,制订并监督执行经济法规,任免干部,管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之后,在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对政府经济职能概括为“统筹规划、掌握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经济运行调节手段、加强检查监督”等六个方面。1991年通过的10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建议》中明确国家四项经济管理任务。
上述政府经济管理职变化,仍是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思路来设定,侧重在经济稳定和保证经济增长。但是整个经济运行和政府管理中的计划经济因素仍然较多的存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种体制、两种因素、两种力量尚处于对峙阶段。
2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
2.1 全能政府的角色未完全改变
尽管一直以来,都十分强调有效放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政府仍习惯于包揽一切。政府对公民的管理在胎儿时期即有计划生育管理,死亡后还有殡葬管理,从其出生至其死亡,无处不在。结果是老百姓办事有盖不完的章、办不完的程序。市场体制框架虽然已初步建立,但政府行使职能时往往夸大其缺陷和不足,任意加以干预,各种必要的、没有必要的项目审批层出不穷,虽经两轮“审改”但仍保留了600多项。有些地方,政府还给企业下指标、定规模,用行政命令搞技改,用传统的方法搞评比,搞激励,走马灯似的考评成为基层的沉重负担。这几年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社会自治组织虽然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型的,这些机构大多为政府附属物,由政府决定其目标任务、工作方向、机构编制、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职能的“越位”情况随处可见,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把本该由市场和社会调节的工作变成了自己的职责来履行,把自己推向了什么都要管、什么事都负责的境地。
2.2 管理方法落后,行政效率低下
现在政府的管理方法,仍很大程度上遗留有计划经济年代的痕迹。审批项目过多,办事程序繁琐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各个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不具体,行政权力分解过细,事无巨细,谁都管谁都决定不了,形成公文旅行。一个企业技改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审批时间长达170个工作日。而搞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环节更是多达63个,涉及多个职能部门,除个别环节外,大多数部门都要经过办事员初审、处长二审、分管领导或局长终审三关,有的手续甚至更多,每个环节只要有一个“出差”或开会的,就可能使事情停顿下来,完成全部过程少则半年,多则10月,甚至一年以上。
2.3 透明度不高,政府监督难以到位
这些年来,在行政民主化浪潮的推动下,各级政府也采取了行政公开、增强政府运行透明度的举措,如政务公开、决策公开、价格听证等。然而,这些做法目前只停留在形式层面,尚未制度化,在实际操作上,人为影响的因素很大。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公开与否往往取决于政府官员的主观意志,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封锁、截留、蚕食信息,漠视、剥夺公民的知情权,以及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资源“寻租”等非正常现象并不少见。而对政府的监督却缺少有效办法,监督渠道单一,监督手段有限。人大、政协监督缺乏刚性,公民、新闻舆论监督缺乏途径、制度、法律的保障。
2.4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机构依然比较庞大,给国家财政压力比较大。据统计, 我国目前财政供养比例为40∶1。2000年, 全国财政供养人口4290万, 按该年度党政机关10043 元的平均工资计算, 一年的人头费就达4300多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13380亿元的32% 。在这样的情况下, 财政收入的相当一部分被用来供养人员, 形成了“吃饭财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只能用极小一部分财政来发展公共事业, 造成公用基础设备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 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效果。
2.5 行政权力配置不科学
目前,我国的行政全力配置仍然有不科学的地方。首先,党政不分的现象依然突出。在行政权力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党委的领导意图很可能包办或代替政府行为。其次,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分权不明,职责不清。由于上下级政府之间在管理区域上是重叠的, 随着事情本身重要性的不同, 许多属于下级政府管理范围内的事情被上级篡夺。再次,内部层次结构叠床架屋。“多头管理、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状况依然存在[2],”造成协调成本加大。最后,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 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自主权, 可能会引发中央统一的宏观调“这一矛盾如果处置不当, 控政策与地方利益的冲突, 要么是中央的宏观调控失效, 要么就会挫伤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不管出现哪种情况, 都会影响我国改革与发展的进程。”
2.6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虽然经过了多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致力于转变政府的职能,但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着转变不到位的情况。首先,政府与市场关系不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起着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但又必须通过政府宏观调控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当前存在主要问题是政府过度干预经济, 直接从事或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使得企业和个人依附于政府,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动力,现代企业制度